[鬆的練習] feat. 寶島漫缽 頌缽工作室
在共同個案之中,探索到了一個主題:
「觸覺與聽覺,哪一個會更靠近人呢?」
由於外環境的負面影響,許多人花了大量的精神和能量在防衛與保護傷痛,因而產生了一個保護層來與人連結。
所以,人們是用「保護層」接受觸碰嗎?
是否,曾在很靠近的人的時候,甚至在彼此相擁的時候,卻感覺到遙遠的距離呢?
然而,聲音是否能夠更深層、更真確的進入內在呢?
是否,曾經怎樣都感覺不到世界,摸不著、碰不到、聽不見,彷彿隔絕了一切。
體察感知囊括了眼耳鼻舌身與心的面向,不論你在哪裡,你永遠都是聲音的中心,每一個聲音都會以圓圈的形狀來到你的身心之上,它會聚攏的靠向你,而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「淋浴在聲音的中心」。
可在身心中有著太多的慣性和過往經驗,甚至還有一些放鬆的恐懼,試想在洗澡時,若身上有傷,是不是得小心翼翼的不碰觸到傷口?
而聲音療癒,當它靠近你,也許也會突然想避開某處,而在輕輕觸碰的過程,試圖一點一滴的揭開、看見、感知,以更接近內在的方式,讓聲音流淌進來。
黃缽說:「體驗走在認知之前」
這句話使我重新定位了身體工作,或許不再給出那麼多、引導那麼多、幫助那麼多,更多時候是一起走了一段體察感知的經驗,轉換了慣常的模式,而有恍若隔世、煥然一新之感,也不知道該怎麼定義,且暫時稱呼它為「鬆的練習」吧!
活動連結在下方留言處。